恩人不对。
&esp;&esp;但扶苏不太高兴:
&esp;&esp;“他拿大秦士兵的性命当他报恩的筹码呢。”
&esp;&esp;一将无能害死三军。
&esp;&esp;郑安平打仗没看出有什么本事,反正第一次上战场就带着两万人投降了。但他自己是被赵王封了武阳君,那些投降的士兵下场如何却未可知。
&esp;&esp;秦国曾经杀过几十万赵国降卒,赵国当真会善待秦国降卒吗?
&esp;&esp;何况郑安平自己去了赵国,没两年就死了。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,可见投降也不一定能活命。
&esp;&esp;扶苏听着“大王令郑安平率领两万人支援邯郸的秦军”,就觉得头疼。
&esp;&esp;他看向父亲:
&esp;&esp;“阿父?”
&esp;&esp;始皇面色冷凝:
&esp;&esp;“军令已下,除非说动昭襄王改变主意。”
&esp;&esp;或者郑安平也死了。
&esp;&esp;但,把这些人挨个弄死,何时是个头?
&esp;&esp;权利不在自己手里,就会一直出现这样被动的情况。根源不在范雎或者郑安平,而是王位上的人年老昏聩了。
&esp;&esp;直播间里,昭襄王感慨:
&esp;&esp;[寡人以前是真的很信任应侯啊!]
&esp;&esp;年轻的时候,他常常会长跪着向范雎请教,如何壮大秦国。为了大秦,他并不介意向臣子低头。
&esp;&esp;范雎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,为大秦出谋划策,立下了数不清的功劳。所以到了年老时,他依然信任范雎。
&esp;&esp;哪怕范雎接连推举了两个不靠谱的人,他也依旧去询问范雎,接下来该怎么解决大秦缺乏大将的问题。
&esp;&esp;可人都是会变的。
&esp;&esp;年轻时候值得信任的臣子,年纪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