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115章  宋公子晏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建成后的梁园方数十里,富丽堂皇,复道沟通,宫观相连,堪称人间天堂。

历史记载,梁王刘武广邀天下文人豪杰相聚游园,饮酒作赋,吹弹歌舞,后更是形成了以枚乘、司马相如、公孙诡、邹阳等为代表的梁园文学。后代文人包括李白、杜甫都曾慕名而来,追忆抒怀,留下了名篇绝句无数。

梁王宫背倚着梁园,或者说本就是梁园的一部分,今日去梁王宫时谢乔远远望见了围牆后面的古树繁花,倒有些好奇这一千古名胜到底是何真面目。

当然,她还有一些小小的私心据说梁园中收集了大量的奇花异树、奇珍异果,堪称博物馆。她不求多的,一样带回去一株就可以了,以此丰富西凉的物种。

西凉土地虽然贫瘠,但种在神奇土壤上能极大增加的存活概率,培育不难的。

靠【签到】获取植物种子具有随机性,自己满天下收集又太麻烦了,去逛一趟梁园无疑能帮她省很多事。有捷径为何不走?

谢乔忽而觉着自己怎么那么像一个盗贼,罪过罪过,她只是将荒废在梁园中的东西用来造福天下百姓罢了。

梁园中肯定有很多异草是可以入药的,如果有重病不治的患者,因为这味药而得到了起死回生的机会,善莫大焉。她在行好事。

梁国绝对称得上是富庶的郡国,钟灵往往毓秀,不过当前这一时期,出身梁国的名士名将倒真不多。

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是桥玄和桥瑁二人了,二人同属于睢阳桥氏。桥玄是汉末名臣,历任三公,最高做到了太尉,卒于光和七年,也就是今年。而桥瑁是桥玄的族子,后任东郡太守,成为讨伐董卓的一路兵马。后因与宗室刘岱交恶被杀。

这二人,桥玄不知生死,桥瑁不在梁国,自然都不在可招募的范围内。

这一路来睢阳,谢乔还在沿途看到了大大小小数十座塢堡。

塢堡修建在平地,由围牆环绕,坞内建望楼,四隅建角楼,如同小型的城池。

这些坞堡是民间的自卫建筑,大多由本地豪强兴建,一开始的目的是抵御外族的入侵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用途渐渐发生变化,中原的世家豪强开始在坞堡中囤积部曲、粮食,逐渐形成一股足以与官方抗衡的民间势力。

官方很难、也几乎不可能对坞堡下手,毕竟坞堡中的世家豪强族中不乏在朝中郡国中为官为吏的。阶级立场致使双方利益是绑死的。

眼前就有一个例子,徐济从弟据守坞堡,而他本人官至梁国相。

分布在梁国境内的坞堡就像一个个毒瘤,虽然在战

时能防御外族乱军,黄巾军此次在梁国没讨到什么便宜,坞堡应该发挥了正面作用。

但到了和平时期,坞堡又成为了地主豪强剥削百姓的堡垒,囤积粮食,豢养奴婢,私募部曲,侵占百姓土地,致使土地兼并愈发严重。贫民失去土地,只能背井离乡沦为流民,这是社会动乱的一大根源所在。

谢乔明白,睢阳城外的资源大都集中在坞堡中,她如果想要有一番作为,本地豪强就是一道不得不逾越的坎。

然而身在这个位置上,她本人是不能轻易下场的。

她在心里暗暗构思,或许可以给自己弄一些马甲,就像基督山伯爵一样。

城外的资源,田地里的粮食谢乔不太能看得上了,毕竟她有神奇土壤这一黑科技。越往后发展,神奇土壤积累得越多,再经过引水改变西凉的大环境,粮食只会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,无穷溃矣。

这一路看过来,最谢乔真正惦记的,是那一眼望不到边界的平原和山间中的树木。

在谢乔的原世界,同样的区域,大都发展为了耕地和高楼林立的城市,而现在,这里还有成片的原始森林,各类树木广泛分布于此。

如果说现代战争,钢铁产量是衡量国力强弱的标准,那么在这个时代,木材的多寡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指标。

在这个铁器无法大规模生产的时代,战车、房屋、楼船、武器每一样都离不开木材。

西凉是胡杨木的天堂,但单一的木材并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,而新栽种的树木又远远还没有长成。为了发展,谢乔迫切地需要更多的木材。

睢阳县西南生长的榆木和桑柘木,韧性绝佳,是制作弓臂的理想材料。用这类树木打造的弓弩,射程更远,威力更大,耐久更优。

山间的杉木和松木等木材则是古代建筑的常用材料。

在创建建筑任务时,系统虽然没有区分木材种类,但建造出来的建筑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,耐久性和坚固程度还是有差别的。

还有大片的竹林。竹片能制造轻便的家具和农具,簸箕、背篓、竹筐、竹耙等等。另外,笋也是非常美味的食材。西凉野外几乎没有竹子生长,【签到】至今没有开出笋竹类的种子道具,如果能弄一些回去栽种在神奇土壤里,将能有效弥补竹制品方面的空白。

谢乔越想越精神抖擞,一时半会儿睡不着,她索性爬起床,在房中来回踱步,大脑进一步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