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章 宋公子晏
虽仅为亭长,不过这小小的亭长,倒是颇有其先祖之风采。
劉备臉上笑意苦涩,张飞则急得面红耳赤。
关羽立在一旁,丹凤眼微眯,虽未言语,但眉宇间的不平之色显露无遗。
看着眼前这未来的蜀汉核心三人组,此刻却因一个小小的亭长职位而愤懑、失落,谢喬心中念头急转。
亭长,秩百石,确是微末之职,位于乡之下,十里一亭。
劉备这样的人物,胸怀匡扶汉室的大志,怎甘心屈居于此?
历史上的安喜县尉虽也不高,但好歹是个县级官员。
区别于曹操、袁绍的优渥出生,根基深深扎在地里,而劉备更像是水面的浮萍,易于招揽。
她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,目光落在劉备身上,语气平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说服力:玄德,翼德所言虽糙,却也有几分道理。以玄德之才,屈居亭长,犹如宝剑蒙尘,明珠投暗。亭长之职,能做些什么?不过是管束一方治安,催缴些许赋税,恐難展胸中抱负。
刘备抬眼看向谢喬,眼神中带着探寻。
他不是听不出谢喬话语中的深意。
谢喬趁势继续说道:乔,此番蒙朝廷错爱,得任梁国相。梁国初定,百废待兴,正需人才辅佐。玄德若不嫌弃,可願随我同赴梁国?乔不敢妄言其他,必以国士之禮相待,共谋大事。
她的话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入三人耳中。
张飞闻言,眼睛一亮,当即停止了抱怨,激动地看向刘备:大哥!谢府君说得对!什么劳什子亭长,不去也罢!跟着谢府君去梁国,总比窝在那小地方强!
关羽微微颔首,看向刘备,等待他最终的决定。
刘备心中剧烈地翻腾着。自涿郡起兵,讨伐黄巾,一路行来,他见识了太多世态炎凉。
因出身低微,又无钱财贿赂上官,他们兄弟三人在军中备受冷遇,屡屡碰壁。
唯有眼前这位年轻的谢府君,当初在广宗城外便以禮相待,如今更是直接开口延揽,许以国士之禮。
这份看重,这份知遇之恩,让他积郁在胸中的那股愤懑与失落,化为了深深的感动。
他想起一路的艰辛,想起朝廷封赏时的不公,想起那些鄙夷或漠視的眼神,再看看眼前谢乔坦诚的目光,他深吸
一口气,不再犹豫。
刘备郑重地向谢乔长揖及地:备,一介布衣,蒙府君不弃,願凭驱驰,效犬马之劳!
他这一拜,姿态放得很低,语气却透着一股决然。
大哥!张飞咧开大嘴笑了起来,蒲扇般的大手拍了拍关羽的肩膀。
关羽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对着谢乔一拱手:关某,愿随兄长,听凭府君差遣。
谢乔心中一喜,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。
成了!刘备来了,关羽、张飞自然也跑不了。一个潜力无限的政治人才,外加两个ssr级别的顶级武将,这波河北之行,收获远超预期。
玄德、云长、翼德,快快请起。谢乔上前一步,虚扶三人,有三位相助,乔如虎添翼矣!
当然,激动归激动,谢乔并未立刻就推心置腹。
她深知人心的复杂性,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刘关张形象太过光辉,正史中的记载却并非完美无瑕。
在没有将他们正式纳入係统【角色】面板,看到那代表忠诚度的數值之前,她会给予尊重和重用,但真正的信任,还需要时间来检验。
依照惯例,皇甫嵩在平定冀州黄巾之后,并未班师回朝,而是奉命留镇冀州,负责处理战后事宜,安抚地方。
为了尽快恢复冀州的生产和秩序,皇甫嵩当即上奏朝廷,请求免除冀州百姓本年度的田租。
这一举措,立刻赢得了冀州上下的民心。
战火剛剛平息,百姓流离失所,田地荒芜,朝廷的免租令无异于雪中送炭。
冀州的百姓无不感念皇甫嵩的恩德,甚至编出了歌谣传唱:
天下大乱兮市为墟,母不保子兮妻失夫,赖得皇甫兮复安居。
一时之间,皇甫嵩在冀州的声望达到了顶峰。
谢乔并未急着离开冀州。她特意多逗留了數日,每日或与皇甫嵩探讨军政,或随其視察民情,并不急于回国履新。
她真正的目的,是等待。等待那辆押解着地公将军张宝的囚车,能够走得更远一些,甚至已经进入司隶地界。如此一来,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,她都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。
自己身在冀州,与皇甫嵩形影不离,千里之外的事情,如何能与她扯上关係?
终于,算算时日差不多了,谢乔向皇甫嵩辞行。
中军大帐内,皇甫嵩为谢乔饮酒饯行,眼中欣赏。广宗一役,谢乔的智谋与胆识,以及后续处理梁国事务展现出的能力,都让他刮目相看。他甚至隐隐将谢乔视作后辈弟子。
昭奕,此去梁国,任重道远。皇甫嵩语重心长地说道,梁国经黄巾之乱,民生凋敝,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