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宋公子晏
翌日清晨,阳光透过薄雾,洒在府衙门前的青石板上。
谢乔亲自将颍川一行人送至城门。
荀爽站在車驾旁,神色肃然,颇有长者风范。
他转向荀彧,语气沉稳地嘱咐道。
文若,此番回颍川,务必将老夫之意转达给诸位乡党故旧。
便说梁国虽染战火,然谢府君年少有为,礼贤下士,有所作为。其余事宜,尚有待观察。汝等也务必真实道出此番所见所闻所想,不得谎报瞒报。
荀彧微微躬身,姿态一如既往地恭谨:侄儿谨记叔父教诲。
荀攸亦随之行礼,表示领命。
二人与谢乔简单作别,言语间依旧是恰到好处的疏离与礼貌。
他们登上马車,车轮辚辚,很快便消失在官道的尽头。
谢乔目送他们远去,心中并无太多遗憾,毕竟强扭的瓜不甜。
不知道此次考察团回去后,会给颍川士族乃至天下士人带来怎样的改观,她和梁国的风评会不会好一些。
求轻喷。
但如果喷她喷得狠的话,她也是会喷回去的哦。
谢乔转过身,脸上重新挂起热情的笑容,看向身旁的荀爽。
慈明先生,请。
她与梁王刘弥早已商议妥当,要给这位大儒最好的安置。
目的地,梁园。
马车缓缓驶向梁园,谢乔与荀爽同乘一车。
车厢内气氛尚可,荀爽闭目养神,手指偶尔捻动胡须,不知在思索什么学问。
可能是炸土豆?
抵达梁园,自有仆役上前引路。
穿过几道曲折回环的长廊,绕过几处精心堆叠的假山与潺潺流水的溪涧,最终在一处极为僻静雅致的独立庭院前停了下来。
庭院内青翠的修竹掩映着粉墙黛瓦,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挺拔地矗立着,洒下片片荫凉,一泓清浅澄澈的池水静卧其中,倒映着天光云影,美得不可方物。
屋舍的布置更是费了心思,古朴典雅,宽大的书案上,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具一应俱全,甚至连角落熏炉里燃着的,也是安神定气的上品沉香。
荀爽环顾四周,目光扫过窗外的景致,又看了看屋内的陈设。
他微微颔首,脸上露出一丝满意之色。
此地甚好。
他评价道,声音平和。
清净,雅致,正适合老夫潜心治学。
潜心治学()
等待投喂(≈radic;)
谢乔在心中默默吐槽。
先生满意便好。她笑吟吟地回应,此后起居饮食,皆有专人负责,先生若有任何需求,只管吩咐。
荀爽捋了捋胡须,心情似乎不错。
如此,便有劳谢府君费心了。
谢乔很清楚,这清幽的环境,这周到的安排,固然让这位大儒心生好感。
但真正能让他心甘情愿留在这的根本原因,只有一个。
那就是炸土豆!
总归是将他绑在了梁国。
有荀爽这位当世大儒坐镇梁园,这绝对是强强联合,有此梧桐树,何愁不来金凤凰。
消息一旦放出去,天下士人,岂有不心向往之的道理。
谢乔沉浸在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美梦里。
然而就在此时,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打破了梁园的宁静。
一匹快马,带着风尘仆仆的军士,突然冲入了睢阳城。
马蹄声在青石街道上敲击出急促的声响,惊动了城中行人。
那军士显然是经历了一番生死搏杀,身上的甲胄已经残破不堪,布满了刀剑划过的痕迹。
甚至还有几处箭伤,血迹已经干涸,与尘土混合在一起,显得狼狈至极。
这是谢乔的西凉骑兵。
他一路疾驰,马不停蹄,直到相府门前才猛地勒住缰绳。
战马发出痛苦的嘶鸣,前蹄扬起,在地面上刨动不安。
军士顾不得喘息,滚鞍下马,踉跄着冲进门。
他面色苍白,嘴唇干裂,声音嘶哑得几乎辨认不出,万分焦急。
报主公!
张梁将军已被管亥杀害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有话说:有点短[橙心]
岱宗脚下,密林深处。
張梁奉谢乔之命,以及救太平道信徒于水火的赤诚之心,踏入了北海国。
青州黃巾占据天下三十六方之四,其中两大方、两小方皆在此地。
北海国一带渠帅管亥,麾下近三十萬军民,这是張梁的首要目标。
抵达北海国后,張梁听从谢乔的嘱咐,没有鲁莽地正面冲突,而是像水一般,先要慢慢渗透,摸清这潭水的深浅。
脱下相对齐整的衣物,張梁与二十名西凉骑兵隨从换上了与寻常教眾无异的粗布麻